2
月16日
,《福建日报》第10版刊登我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郭丹教授关于“高校的学术生态”的看法< 中国大学生态纵横谈之一《 努力净化学术风气》>。全文如下:
可以说,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以来,高校的学术生态并不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学术风气不良,学术规范失范,学术造假等学术腐败丑闻不断发生,而且愈演愈烈。近日,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根据西安交大原教授李连生学术造假的事实,决定撤销李连生等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决定。
近几年出现如此频繁的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行为,认真反思,起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社会浮躁之风的影响。整个社会似已陷于浮躁的深渊,急功近利,求快求速,成为一种普遍的心态。这种心态,已经严重渗透到高等院校,包括高校规模的急速扩大、急切地追求升格,急迫地获取科研成果,等等。学术上的浮躁之风只是其表征之一而已。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纪宝成
教授说,功利主义让大学校园陷于喧嚣和浮躁之中。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一些科研工作者误认为学术科研也是可以快速跃进的,因此急于求成的心态代替了老老实实的科学研究。殊不知,无论是社会科学的研究还是自然科学的研究,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它和经济建设的规律是不一样的。西方的哲人说过,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中国古人也说过,板凳要坐十年冷。只有静下心来,排除一切功利性的干扰,不以学术殉利禄,才可能取得学术上的成功。
二是官本位的科研体制和高校学术测评制度的不合理不科学。官本位的科研体制使得有一定职位的领导占据了资源优势,但未必有时间有能力完成课题;而真正有
水平的
教授却拿不到科研项目。这样,一些人走上了歪门邪道。再者,不合理的测评制度必然催生学术不端行为。在高等院校,量化的科研监测标准,是容不得你三年不鸣而等待一鸣惊人的,更容不得你接连不断的失败。而科学研究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失败往往多于成功。这样,大家只能选择短平快的科研项目来做,以应付每年规定的成果数量。另一方面,获得各类科研项目,获得各个级别的学术奖项和科研奖项,对于个人评职称、评先进,申报院士,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高等院校
申报
博士点硕士点,申报重点学科,以及高校的升格、显示高校的等级等,也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样目的驱使下,一些个人和学校,不是以自己的实力努力完成科研项目,取得成果,而是采取了投机取巧以至造假的卑劣手段。
三是学者个人的学术素质和学术品格低下,以及个人基本道德的低下。如前所说,尽管目前的学术生态并不纯净,但学术不端行为者毕竟是极少数。作为一名
高校
教授和科研工作者,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老老实实从事科学研究,采用学术造假以至剽窃等不端行为,与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也是学术道德和人格道德的丧失。
努力净化高校的学术风气,已经是当务之急。科研工作者要保持一种淡定的心态,不受社会浮躁之风的影响。但是,更重要的是应该尽快改变高校学术生态的大环境和不合理的测评制度。指挥棒不改变,总会有一些急功近利之徒为了达到目的铤而走险。另外,作为一名学者和科研工作者,提高自己的学术品格和学术道德,也是非常重要的。
应该看到,针对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已经出台了关于惩处学术不端行为的有关规定。许多高校也制定出相应的关于端正学风和规范学术行为的准则和规定。这些,对于打击学术腐败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学术不端行为要零容忍。这次撤销李连生的科技成果奖,捍卫了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严肃性,显示了国家对打击学术造假的态度和决心,对于净化学术空气具有积极意义,起到了应有的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