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下:
课外社会实践活动 让大学生暑期更精彩
师院学生到安溪山区支教,为当地孩子带去许多欢乐。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合影。(师院 供图)
暑假已经过了一半。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多所高校了解到,不少大学生利用假期到偏远的山区农村支教,去革命老区缅怀历史,走访泉州“海丝”遗迹……通过参加各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身阅历,锻炼综合能力,为未来进入社会积蓄经验和能量,也让这个暑假过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本报记者 许文龙
偏远山区支教 为孩子带去欢乐
盛夏七月,刚结束最后一门期末考试的泉州师范学院大三学生樊邵宗与其他8名同学还没来得及休息,就立即收拾好行囊,转了几趟汽车来到距离泉州市区170多公里的安溪龙涓乡新岭小学,开始了暑期支教生活。
“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无法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上一些兴趣班。”在樊邵宗看来,孩子们都很有天赋,需要引导和培养。于是,9名大学生志愿者充分发挥特长,教孩子们唱歌、跳舞、朗诵,还组织了别开生面的趣味运动会,为这个山村小学带来了很多欢声笑语。
支教快结束时,志愿者们组织了一场文艺汇演,让孩子们尽情地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特长。短短半个月,志愿者们帮孩子们挖掘自身的兴趣,也让一些本身自卑的孩子变得自信了。
此时,远在甘肃的积石山县,来自华侨大学的62名大学生志愿者同样在教这里的孩子们唱歌、跳舞、绘画。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积石山县不少贫困家庭的孩子没有像样的文具。为此,志愿者们在去支教前,通过校内义卖、募捐、线上众筹等方式募集到16万多元,并购买了图书、文具等物资,资助这里的孩子。
老区缅怀先烈 用专业知识帮助乡邻
7月12日至18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大一学生施锦超与另外7名同学在学校老师带领下,来到龙岩上杭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期间,他们参观了古田会议旧址、古田会议纪念馆、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同缅怀先烈、重温历史。同时,他们还利用所学专业,在当地开展防治艾滋病健康宣传以及食用菌多糖的专项调研。“平日在学校多是学习课本知识,缺少社会经验。参加这次实践,让我们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也锻炼我处理问题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很有意义。”施锦超说。
7月初,福建师范大学华体会平台_华体会(中国)十几名大学生来到漳州龙海市,走访当地海澄镇内溪村苏静将军故居、红军楼旧址、双第华侨农场天城新村,围绕“红色教育”、“关爱困难党员”、“新农村建设”等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深入石码镇紫云社区党支部,开展“两学一做”交流学习会,同时还对相邻的东园镇东宝村的土壤、水质进行检测,为广大村民提供土壤肥力及水质监测等实用技术咨询服务。
走访“海丝”遗迹 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众所周知,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丝”文化已成为城市一张名片。为了让更多的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了解“海丝”文化的魅力,泉州经贸学院会计系的黄文霞与其他十几名小伙伴利用暑假,实地走访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市舶司遗址、清净寺等“海丝”遗迹及代表性景点,调查“海丝”文化物质形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走访,我们对泉州千年的人文历史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解当前泉州‘海丝’文化物质形态建设(包括主题场馆、主题公园、文化街区、遗迹遗址等)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黄文霞说,后期他们会整理出调研报告,提出建设性建议,为泉州“海丝”文化建设出点绵薄之力。
关爱空巢老人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如今的农村有不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七月初,泉州经贸学院30名学生志愿者在学院团委的组织下,来到南安翔云镇圳林村,购买了图书、文具送给当地孩子,还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汇演,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该学院轻工系的林清泉与几名同学在老师带领下,来到安溪官桥镇新春村,与当地的空巢老人交流,帮他们打扫卫生,也为这里的孩子们辅导学业,教他们一些生活小窍门、基本安全知识。同学们还抽空对普通村民特别是一些低保人群、农民工等生活情况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此外,他们还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并发挥专业优势为当地村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7月中旬,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团委同样组建一支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先后赴永春县吾峰镇吾顶村与蓬壶镇南幢村开展文艺下乡活动,组织排演文艺节目,助力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期间,实践团队成员不仅准备了独唱、对唱、合唱、朗诵、器乐演奏等形式多样的节目,热心为留守儿童的表演提供指导与帮助,积极与当地的众多节目同台献艺,其中与当地南音社团的联袂演出更是广受好评。
媒体来源:泉州晚报14版:教
育 2016-8-3
http://szb.qzwb.com/qzwb/html/2016-08/03/content_257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