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下:
本报讯 (记者 何雪莲 李想 文/图)感受闽南古建筑魅力、领略成功故里风土人情……2日,菲律宾《世界日报》总主笔侯培水、菲律宾南安同乡总会秘书长陈燕胜开始了为期2天的成功故里行。
2日,在南安石井郑成功纪念馆,侯培水、陈燕胜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认真看着郑成功打仗时用的舰船模型和刀、枪等历史文物,不时与讲解员交流。
“以前参观的时候,颇有些走马观花的感觉,这次慢慢地看,听着讲解员的介绍,了解了很多关于郑成功的故事,领略到一代伟人的风采。”陈燕胜说,这次不仅了解到郑成功故乡石井的情况,如高甲戏的雏形是宋江阵、发源村是石井岑兜村,也了解很多郑成功的生平事迹,比如如何致力开发建设宝岛,如何成为民族英雄等。
“为什么叫‘漳州寮’,有什么特别的说法吗?”在参观位于南安官桥镇漳里村漳州寮的蔡氏古民居时,一听到“漳州寮”,侯培水就问。
讲解员讲述了一个传说。清朝中期,有一天,泉州知府微服出巡,来到此处,见处处是茅棚,没一处好房子,但农民个个辛勤劳作,就问他们:“这里是什么好地方?”一个农民用闽南语回答:“将就寮。”“将就寮?”知府竟不知道他所管辖的范围有这么一个地名,于是问:“怎么说?”一个青年农民回道:“我们这里的居住条件差,没有房屋,搭个茅棚将就,乡亲们便把村子取名‘将就寮’,先将就过日子,日后发达,再建华丽大厝。”
知府听了,非常赞赏:“农民也该有此大志。我就给你们起个雅致的名字吧,取谐音叫‘漳州寮’吧!”于是“漳州寮”的名字就流传下来。而那个与知府说话的青年就是蔡树清,也就是蔡资深的父亲,蔡氏古民居的建设先驱。
“每座独立的古民居,门前还有这么大的埕,看起来很大气。”蔡氏古民居每扇门、每扇窗、每根柱都镶嵌着精致的雕刻,侯培水和陈燕胜大为惊叹,“第一次见到这么精美的雕刻,仿佛每面雕刻都有故事,都蕴含着深厚文化。”
当天,一行人还参观了石井中宪第和五里桥。
媒体来源:海丝商报 2016-11-3第N01版:要闻
http://fjrb.fjsen.com/nasb/html/2016-11/03/content_975081.htm?div=-1